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
濮阳市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战略成果
发布时间:2020-12-2 09:03:30    点击:6129次    [关闭本页]

筑牢疫情防控的法治屏障

——濮阳市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战略成果

 

疫情发生以来,濮阳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坚持运用法治思维,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全面发力,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同时,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实现了收治率100%、治愈率100%、确诊病例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目前全市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发展态势企稳向好,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一是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疫情防控制度分析研究,建立工作机制,构建依法合规、运行高效的疫情防控制度体系。全面梳理汇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规章,加强对疫情防控的各类政策文件、配套制度的法制监督,确保疫情防控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转发中央依法治国办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深化依法防控疫情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意见》,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在法治轨道推进疫情防控和后续工作,为全面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作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认真执行〈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的通知》,提出了抓好《决定》传达学习严格落实依法防控、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等明确要求,并于2月28日组织召开八届人大第十三次会议,专题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专项工作报告,加强对《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

二是强化合法性审查。严格审查责任,完善审查机制,压缩、减少公文流转中间环节。深入系统研究有关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性文件,对涉及疫情防控的政策文件、公告、决策部署,从主体、权限、依据、内容、程序等方面,全面做好合法性审查工作。印发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规范性文件开展专项备案审查的通知》,对制定的疫情防控有关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确保我市根据疫情防控制定的有关决定、命令、通告等规范性文件合法合规,为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的依法、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截至目前,已对濮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印发的199份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

三是提高依法决策水平。严格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依法决策疫情防控重大事项。密切注意疫情动态,关注社会舆情热点,做好疫情防控风险评估。加强疫情防控重大决策法制审核,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决策实施的法律风险及相关涉法涉诉问题,及时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依法决策提供依据。严格落实疫情报告、信息公布制度,依法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二十条政策措施》,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有序复工复业有关工作的补充通知》等,简化企业复工复产手续,推动企业服务事项“网上办”,着力解决务工人员返岗难、交通物流不畅通、产业链上下游不配套、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复工企业4252家,其中,工业企业1823家,复工率95.2%。   

四是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依法及时、从严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的各类违法犯罪。2月15日,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违法犯罪的通告》市公安局印发《关于加强疫情期间涉稳重点人员管控暨依法打击借肺炎疫情造谣滋事人员工作方案》,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通告》。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办理涉疫情违法犯罪案件204件、打击459人,全市法院系统共审结涉疫情防控犯罪案件3件,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涉疫情防控犯罪案件5件。

  五是加强执法监管。2月19日,在全省率先以县(区)为单元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管控,将全市划分为无疫情区、零星散发疫情区、一般疫情区和较重疫情区4种类型,制定差异化防控措施,分区分级开展精准防控。优化政务服务,深化疫情防控期间网上办、热线办、预约办和不见面审批,加强政务服务和企业行政许可办理的法律指导和服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和处罚,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细化自由裁量,规范执法程序。对重点领域和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行政执法实行“四不两直”督查。依法规范红十字会、慈善组织、医疗机构等有关单位对受赠财物的规范管理,确保受赠财物接收、支出、发放、使用及其监督全过程透明、公开、高效、有序。健全投举报处理机制,充分运用现有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不作为、乱作为、简单粗暴以及过度执法等问题,明确由指挥部督察问责组转送有关执法机关处理,做到行政执法活动可投诉、可追溯、可监督。

六是依法防范化解风险隐患3月3日,市委政法委组织召开全市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范“民转刑”命案视频会议,集中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市司法局下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人民调解工作的通知》,加强对疫情防控所涉各类安全稳定风险的监测、排查、防范、处置。集聚各方合力化解涉疫情矛盾纠纷,重点排查调处疫情防控期间可能发生的邻里纠纷、物业纠纷、劳资纠纷、“误工”合同等纠纷。组织专业法律团队,重点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或群体性涉疫情矛盾纠纷。积极运用网络、微信、电话热线等接待人民群众,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不见面调解”,周到细致做好诉求解答、困难纾解、纠纷调处等工作。依法妥善审理医疗损害纠纷、劳动争议、合同纠纷等类型案件,捍卫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855次,预防纠纷375件,调解案件2234件,其中涉疫情纠纷32件,涉复工复产纠纷33件河南司法简报专期刊发了我市濮阳县庆祖司法所所长黄普生、范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刘经洲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做法。

  七是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制定下发《关于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紧扣疫情检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各项环节,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制作《防疫倡议书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法律服务手册》《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法律知识问答,充分利用门户网站、朋友圈、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形成网络宣传矩阵,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实时推进法治宣传,提升覆盖面,扩大知晓率,阅读量达7万余人次有效整合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等人力资源,开展疫情防控法律进社区、进农村、进网络、进企业、进家庭、进机关、进公共场所等6500多次,形成了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普法宣传合力,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八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48热线、普法微信群功能,宣传疫情防控法律知识,收集研究因疫情防控引起的各类法律问题,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和法律咨询。充分发挥律师、公证、仲裁、鉴定、调解等法律服务人员作用,开展涉及疫情防控法律问题企业复工、劳动合同等法律咨询疫情期间,全市法律服务工作者向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服务15次,发布微信公众号246条,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170余家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600余人次。市委政法委及时下发通知,引导全市3000余名网格员防控力量向农村、社区下沉,积极参与疫情联防联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全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市直政法部门231名领导干部,采取“一对一”帮扶模式联系231家民营企业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法院出台《服务企业复工复业法律问题告知书》,将复工复业企业涉及的法律问题作出5条17项提示告知,护航企业复工复业。市检察院制定《关于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依法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全市检察机关走访企业联系103家市公安局开展“一企一警”工作,为全市1500多家重点企业、项目明确联系民警。市司法局制定《关于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各类生产企业依法有序复工复产的工作意见》,强化涉企法律服务、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企业依法有序复工复产。

Copyright © 2024-2026   版权声明   主办:濮阳市司法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46   ICP备案号:豫ICP备11010111号-2   
联系方式:0393-4421664   网旗网络|负责网站制作与维护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