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页卷宗背后的调解人生
在开发区新习乡司法所里,有一本厚厚的卷宗。它内容齐全,装订规范,整整199 页,看过的人都对承办此案的人民调解员李石林肃然起敬。
张拐村两户村民因宅基地引发纠纷长达数年,村干部换了几任,调查取证异常艰难。2010 年乡司法所受理调解, 2013 年正式调解结案,历时3 年之久。为了把案件办成铁案, 不留后遗症, 李石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进行了“马拉松式” 的调查和调解。仅调查笔录就有17 人121 页, 现场照片42 张,制作平面图4 份, 卷宗厚达199页。最终,当事人被李石林的执着精神所感动, 双方握手言和。
李石林长期在乡镇任职, 总是冲在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第一线, 成为领导眼中的“排雷手”、法官佩服的“土专家”、百姓心中的“和事佬”。出身农民家庭的李石林, 对群众有着深厚感情。他常说,老百姓来找咱,是相信咱、相信政府,咱就得尽心尽力把案件办好,才无愧于人民调解员这个称呼。
李石林的学习精神是出了名的。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唯一爱好就是看书做笔记。几年来,李石林剪报粘满了20 本,读书笔记几十万字。他坚持学习新的法律法规,结合农村工作实际, 成功调解大量承包地、宅基地纠纷案。李石林还主动让位给年轻同志,自己甘当助手,拉偏套、使正劲。同事对他的称呼从“主任”、“书记”变成了“老李”。年纪越来越大,职务越来越小,威望却越来越高。
因为患有耳聋, 李石林习惯用左手托着耳朵,探着身子听人讲话,右手则拿着笔记本记录。个别时候他还不得不戴上助听器。领导觉得李石林太不容易,曾劝他病休,可他一直恋恋不舍。2011 年5 月的一天,因工作劳累,李石林晕倒在乡机关院里。住院一星期后,他又马上回到了岗位上。
人民调解不许收费, 无利可图。李石林说:“耐不住清贫,就别干调解工作。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面对脚下的长路。”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没有激动人心的壮举,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 李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