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五五”普法验收台账标准的通知
各县(区)依法治县(区)办公室:
根据《河南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检查验收的通知》要求,“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将于2010年4月-11月展开,为做好迎检工作,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制定了《“五五”普法迎检必备文件档案及要求》,对各类必检单位的“五五”普法台账内容进行了统一规划,望你们参照标准,结合实际,尽快建立健全“五五”普法台账资料。2010年5月上中旬,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将对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抽查。
市依法治市办公室
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县(区)“五五”普法迎检必备文件档案及要求
(供参考)
一、上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文件: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文件。
二、上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简报: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简报。
三、组织建设文件:1.党委、政府研究部署、听取情况汇报记录;2.每年召开专题会议记录;3.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建立文件,人员名单;4.人大对“五五”规划决议执行情况定期听取汇报或进行视察、检查的相关资料;5.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及考核情况。
四、依法治县(区)文件:“五五”期间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文件、依法治县(区)办公室文件。
五、依法治县(区)计划总结:1.县(区)党委、政府印发“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2.人大常委会作出相应决议;3.年度工作计划或要点,年终总结。
六、依法治县(区)工作简报:“五五”期间每年不少于30期。
七、依法行政工作:1.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总结;2.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制度;3.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或分管领导出庭应诉制度及执行情况工作总结;4.行政复议制度落实情况总结;5.履行行政诉讼裁决和行政复议决定情况工作总结;6.“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总结。
八、行政执法工作:1.规范教育收费情况总结;2.食品安全监管及药品市场秩序规范工作总结;3.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工作总结,年度环境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及落实情况总结;4.依法规范医疗服务工作总结;5.房屋拆迁依法规范工作总结;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
九、公正司法:1.审(检)务公开制度及落实情况;2.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的措施;3.审(检)各类案件无违法过错情况。4.司法工作人员无非法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情况。
十、宪法和法律法规宣传:宪法、国家基本法律法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等法律资料及宣传活动资料。
十一、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1.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意见或实施方案;2.党委、政府中心组年度集中学法记录;3.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理论研讨活动记录;4.领导干部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法律知识考试试卷、成绩单;5.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实施意见和措施;6.公务员法律培训、考试考核等制度;7.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卷、成绩单;8.党校法制宣传教育培训计划。
十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1.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2.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资料;3.“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资料;4.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工作总结;5.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资料。
十三、企业法制宣传教育:1.省、市、县企业学法用法工作相关文件落实情况,相应的意见或实施方案;2.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法律知识培训等制度;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资料;4.“依法经营,诚信服务”教育活动和“争创诚信守法企业”活动资料。
十四、“法律六进”活动:1.省、市、县“法律六进”活动相关文件落实情况;2.启动工作会议或举办启动活动仪式资料;3.督导检查、总结表彰资料;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资料。
十五、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建设:1.讲师团队伍、法制文艺队伍、法制宣传员队伍、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人员名单,活动资料;2.宣传日、宣传周、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等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资料;3.“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资料;4.在当地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辟固定法制宣传教育栏目的资料;5.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资料。
十六、法治文化建设:法制文艺创作、法制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书画展等活动资料。
十七、法治县(区)创建:1.省、市法治创建工作相关文件的落实情况;2.党委、政府出台相应实施意见或方案;3.召开启动会议作出安排部署的记录;4.创建工作量化考评体系;5.联系点名单。
十八、法治乡(镇、办)创建:1.省、市法治乡(镇、办)创建工作相关文件的落实情况;2.县(区)党委、政府出台相应实施意见或方案;3.召开启动会议作出安排部署的记录;4.创建工作量化考评体系。
十九、民主法治村创建:1.省、市“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农民学法用法相关文件落实情况及本地实施方案;2.每年定期开展送法下乡活动资料;3.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资料、计划、总结;4.“四议、两公开”制度及落实情况总结;5.村民自治组织、村级治保网络和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情况;6.农村法制宣传活动资料;7.本地“民主法治村”名单及简介;8.省、市加强农民学法用法的文件的落实情况及本地实施方案;9.村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资料。
二十、民主法治社区创建:1.省、市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相关文件的落实情况及本地实施方案;2.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机构建设情况;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规章制度;3.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情况;4.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情况及工作总结。
二十一、依法治县(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成员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计划、总结
二十二、各类获奖及报表资料:1.获奖情况;2.各类报表;3.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专项经费保障标准及落实情况资料。
机关(单位)“五五”普法迎检必备文件档案及要求
(供参考)
一、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文件: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工作文件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文件。
二、普法依法治理组织建设:1.本单位普法依普法依法治理理工作领导机构,责任科室和责任人明确;2.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每年召开2次以上专题工作会议,给予经费支持,有会议记录;3.单位领导年度述职述廉报告中有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相关内容,有述职述廉报告。
三、普法依法治理计划总结:本单位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书面总结。
四、依法行政工作:1.依法行政工作总结;2.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制度;3.“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总结。
五、机关(单位)制度建设:1.党务、政务公开程序明确规范、形式简便多样,应公开的事项依法公开,有记录;2.监督制约机制健全,执法监督制度完善,包括内部层级监督、社会监督(人大、政协、舆论、公民)、聘请社会监督员制度等;3.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和向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重大事项集体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听证会制度等;4.扎实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任用干部推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方式,有文件;5.执法人员培训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建立执法人员档案。
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1.每年度党委(党组)中心组专题学法安排不少于8小时或2个半天,有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记录;2.每年安排领导干部学法讲座不少于1次,查看资料;3.工作人员参考率达100%,考核成绩合格率达到95%以上,有考试人员名单,有试卷,有成绩等;4.积极开展“法律进机关(单位)”活动资料。
七、行政执法制度建设:1.执法职权、执法内容、执法依据、执法范围、执法岗位、执法程序、执法证件、执法方式、执法时限、执法责任、执法救济(听证、复议)、收费标准、处罚标准等公开情况。2.着装规范、示证规范、检查程序规范、立案程序规范、调查取证规范、处罚程序规范、强制程序规范、内部工作协调规范、执法回避规范、处罚决定集体讨论规范等规范情况。
八、行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行业法宣传、“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有方案、总结、简报、信息报道、照片、音像资料等记录文件。
九、法治文化建设:法制文艺创作、法制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书画展等活动资料。
十、各类获奖及报表资料:1.获奖情况;2.各类报表。
学校“五五”普法迎检必备文件档案及要求
(供参考)
一、主管部门普法依法治理材料:教育主管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文件、简报。
二、普法依法治理组织建设:1.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机构,成立文件及人员名单;2.制定本单位的学法用法计划、总结、活动信息等资料;3.及时反映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经验做法。
三、教职工学法工作:1.领导班子、教职工学法制度,学法记录;法律讲座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数、参学率、授课人姓名、授课内容等;2.按要求参加全省、全市统一组织的年度普法考试,方案、试卷、成绩单;3.教师学法笔记、学习心得体会。
四、课堂法制宣传教育:1.贯彻落实《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宣部、教育部有关学校“两课”设置中法律课规定的落实意见和措施;2.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情况;3.学校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制度,活动记录;法制课教师人员名单、法制课教学计划、教案、课时安排;4.学生学法笔记、学习心得体会。
五、学生学法活动:1.学生法制活动小组人员名单;法制报告会、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演讲比赛等活动资料;“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资料;2.团队、班队学法实践主题活动资料,大、中学生志愿者服务,青少年课外法制教育活动等各项活动资料;3.建立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基地情况;4.法制文艺创作、法制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书画展等活动资料。
六、依法治校创建工作:1.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资料;2.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及人员名单。
七、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学校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制度。
八、校园环境治理: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活动资料。
九、“家长学校”建设:家长教学计划、教案、课时安排、家校联系卡、家长法制讲座、“小手拉大手”互动学法活动等活动资料。
十、各类获奖及报表资料:1.获奖情况;2.各类报表。
企业“五五”普法迎检必备文件档案及要求
(供参考)
一、主管部门普法依法治理材料:企业主管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文件、简报。
二、普法依法治理组织建设:1.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机构,成立文件及人员名单;2.制定本单位的学法用法计划、总结、活动信息等资料;3.宣传员队伍,法制宣传员,人员名单及活动记录。
三、依法治企制度建设:财务、用工、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厂务公开等各项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
四、职工民主管理建设:工会组织人员名单、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组成人员名单,工会及职代会工作总结。
五、经管人员及职工学法:1.企业领导班子、员工学法制度,学法记录;法律培训制度;2.各类法律培训班培训登记册,将参加培训人员、学习内容、培训成绩等登记入册;3.法律讲座不少于2次,讲座教案及纪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数、参学率、授课人姓名、授课内容等;4.企业经管人员、员工参加全省、全市统一组织的年度普法考试,考试方案、人员安排、试卷、成绩单。
六、诚信守法企业创建:1.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方案;2.工商年检情况,依法纳税情况;3.法定代表人信用情况,企业法定的主体资格和经营条件等。
七、法制宣传教育活动:1.演讲比赛,法制文艺节目,听取违法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等活动资料;2.法制宣传月、宣传周、纪念日宣传活动资料;3.“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资料;4.法制学校教学计划、教案、课堂记录。
八、“法律进企业”活动:各有关职能部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资料。
九、法律服务制度建设: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职工维权热线”,法律顾问名单、服务内容。
十、各类获奖及报表资料:1.获奖情况;2.各类报表。
乡(镇、办)“五五”普法迎检必备文件档案及要求
(供参考)
一、上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文件:县(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文件。
二、上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简报:县(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简报。
三、组织建设文件:1.乡(镇、办)党委、政府研究部署、听取情况汇报记录;2.每年召开专题会议记录;3.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建立文件,人员名单;4.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及考核情况。
四、依法治乡(镇、办)文件:“五五”期间依法治乡(镇、办)工作领导小组文件、依法治乡(镇、办)办公室文件。
五、依法治乡(镇、办)计划总结:1.乡(镇、办)党委、政府印发“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2.乡人大主席团作出的相应决议;3.年度工作计划或要点,年终总结。
六、依法治乡(镇、办)工作简报:“五五”期间每年不少于20期。
七、依法行政:1.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总结;2.行政复议制度落实情况总结,履行行政诉讼裁决和行政复议决定情况总结;3.规范教育收费情况总结;4.年度环境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及落实情况总结;5.房屋拆迁依法规范工作总结。
九、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1.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意见或实施方案;2.党委中心组年度集中学法记录;3.领导干部参加法律知识考试试卷、成绩单;4.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实施意见和措施;5.公务员法律培训、考试考核等制度;6.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卷、成绩单。
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1.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2.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资料;3.“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资料。
十一、企业法制宣传教育:1.省、市、县企业学法用法工作相关文件落实情况;2.法律知识培训制度;3.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资料;4.“依法经营,诚信服务”教育活动和“争创诚信守法企业”活动资料。
十二、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建设:1.讲师团队伍、法制文艺队伍、法制宣传员队伍、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人员名单,活动资料;2.宣传日、宣传周、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等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资料;3.“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资料;4.“法律六进”活动相关资料。
十三、法治文化建设:法制文艺创作、法制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书画展等活动资料。
十四、法治乡(镇、办)创建:1.省、市、县法治创建工作相关文件的落实情况;2.乡(镇、办)党委、政府出台相应实施意见或方案;3.召开启动会议作出安排部署的记录;4.创建工作量化考评体系;5.确定联系点或示范点名单。
十五、“民主法治村”创建:1.省、市、县“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农民学法用法相关文件落实情况;2.每年定期开展送法下乡活动资料;3.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资料;4.“四议、两公开”制度;5.村民自治组织、村级治保网络和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情况;6.农村法制宣传活动资料;7.辖区内“民主法治村”名单及简介。
十六、“民主法治社区”创建:1.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