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地矛盾化解信息宣传稿件写作的几点体会
吴文 士
去年5月份,司法部办公厅副主任查庆九、基层司副司长韩秀桃一行到我市调研司法行政基础基础建设和企地矛盾化解工作。调研组在濮阳县司法局柳屯司法所对油地矛盾化解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根据司法部领导指示精神,我分别撰写了两篇企地矛盾化解的经验材料,一篇是信息稿,一篇是通讯稿。信息稿被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快讯》、市委办公室《濮阳信息》、市委政法委《濮阳政法动态》、省司法厅《河南司法简报》、司法部《司法行政工作动态》专期刊发,通讯稿被司法部《人民调解》杂志全文刊发。市委书记段喜中、市长盛国民、市委政法委书记李刚、副市长王保华相继做出重要批示,肯定我局在化解企地纠纷、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并号召在全市推广。王保华副市长批示说:“我市司法局积极服务经济建设,努力化解企地纠纷,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司法部来调研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发专期《工作动态》推广其做法。对市级来讲,国家部很少发专期,我市更是第一次,值得表扬。”
根据杨局长安排,利用这个机会,我就信息稿和通讯稿的撰写谈几点体会。
一、经验材料撰写的经过
司法部这次调研的重点课题之一就是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如何化解企业和地方的矛盾纠纷,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鉴于中原油田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司法部点名到濮阳调研。接到通知后,我立即与涉油区的几个司法所长联系,了解到,在油田建设初期,油田与地方政府、与群众矛盾纠纷比较突出。近几年随着经营环境的治理,油田的生产经营以及与地方的关系趋于规范,矛盾纠纷大为减少,典型案例并不太多。说实话,能否做到让司法部调研组满意,我心里没底。迎接这次调研,真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洪局长和我们科室的同志讨论后一致认为:司法部领导点名要来濮阳进行专题调研,对我局来说是第一次,既是对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的一次检验,更是宣传濮阳司法行政工作的一次难得机遇。任务再重也要上,困难再大也要上。经过慎重考虑,我们确定在油区所在地柳屯镇司法所召开座谈会,并邀请濮阳县文留镇、户部寨镇和范县濮城镇的司法所长、党委政府领导、油田综治部门领导参加了座谈。因为时间紧,司法部调研组听取了几个司法所长的简单介绍,对我市油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给予了肯定,要求市局形成经验材料上报司法部。开始,我按油地矛盾化解的角度,要求濮阳县以柳屯镇为基础整理上报经验材料,柳屯镇司法所整理后,濮阳县司法局直接报送到市局。说实话,当时上报的材料出乎我的意料,内容比较空洞,案例相对缺乏,分析总结不够深入,根本无法上报。别说上报司法部,仅仅作为一篇基本的成型材料就说不过去。这时候我才知道,口头座谈汇报与形成经验材料有多大的差距。这时距离司法厅要求的交稿日期仅剩了几天时间,我感到压力特别大,说实话就是寝食难安。这时,我意识到,如果仅仅围绕油地矛盾化解,实在没有多大潜力可挖,按照这个思路已经走不通了。时间紧迫,我果断调整了思路,把经验材料的定位由片面的油地矛盾化解转变为全市企地矛盾化解。我立即通知全市各县区产业聚集区所在地的司法所长加班整理上报典型案例和服务产业聚集区发展的经验做法。对上报的每一个案例,我都详细了解落实情况,反复进行了对比鳞选,确定了典型案例。又根据上报材料进行了提炼总结,根据信息稿和通讯稿的不同特点,连续加班三个晚上,七易其稿,最终形成了两篇稿件。
二、信息稿与通讯稿的比较
(一)新闻稿的着眼点
在撰写新闻稿的时候,我注重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深入细致,突出全面性。新闻稿相比信息稿而言,篇幅的限制比较灵活,所以我在濮阳经济发展形势、中原油田具体情况、各地的经验做法等方面叙述得比较详细。二是深度分析,突出思想性。比如企业和地方在什么时间容易发生纠纷?在哪个环节容易发生纠纷?容易发生什么样的纠纷。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把握矛盾纠纷发生的规律,使文章有深度、有思想性。三是提炼语言,突出可读性。可读性是新闻稿与信息稿的最大区别。比如,我把人民调解工作不仅仅比作传统意义上的“ 灭火器 ”、“减压阀”,更比作新时期经济发展的 “助推器”。又比如,把司法所发展的企业纠纷信息员比作是“司法所收集信息的耳目和下线”,都是比较生动的,突出了新闻稿的特点。
(二)信息稿的着眼点
信息稿要求篇幅短,语言精练,突出经验总结,观点提炼。为此,我在新闻稿的基础上,压缩了部分案例,删除了分析性的语言。对文章的几个标题进行了反复推敲,归纳了 “四个三”,一是建立三个机制,二是创新三种做法,三是把握三个环节,四是依靠三支队伍”。司法厅和司法部采用时,在不改变稿件主要内容的情况下,做了部分调整。最后,司法部《司法行政工作动态》(第63期)以《河南省濮阳市司法局积极化解企业生产经营纠纷,全力助推经济发展》为题专期刊载,总结推广了我局的经验做法。
三、关于经验材料写作的几点体会
写一篇有分量的稿子,是很不容易的。一篇稿子的成功,也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仔细回顾两篇稿子的构思、写作、运作、发表的过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稿子的成功发表得益于局党委的重视和支持。这两篇稿子的成功不是独立的,迎接司法部调研的成功组织是基础。杨局长在保定学习期间,多次听取电话汇报,就调研的路线、选点提出意见,又专程赶回陪同部领导调研。刘海民局长和洪局长几次召开协调会,对迎接调研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部署。洪局长对迎接司法部调研的每个环节进行了认真审核。杨局长、洪局长还对两篇稿件亲自动笔修改。杨局长还就信息报送提出具体要求。正是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才有了两篇稿子的最终成型。
(二)稿子的成功发表得益于科室之间的通力协作。在迎接司法部调研过程中,基层科与办公室、行财科、宣教科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各个环节无一疏漏。司法部、司法厅领导对调研活动的组织非常满意。办公室徐鉴、张学军同志在上报信息过程中,根据上级要求,及时进行了调整修改。刘海民局长和徐鉴同志又专程赶到省司法厅协调,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撰写新闻、信息稿件必须强化大局观念。我体会到,司法部采用,注重的是稿子本身的质量和经验的推广。而市领导的相继批示,更重要的是对人民调解工作本身的肯定,是对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大局做出突出贡献的肯定。一创双优活动以来,段喜中书记提出“油地一家,油地共荣”的理念,市委、市政府又在全市安排部署了百日攻坚活动。如何服务经济发展?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在全市赶超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司法行政机关只有主动融入,紧贴全市中心工作大局,才能不被边缘化。化解企地矛盾,服务产业聚集区建设,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正是突出了服务大局,才得到了市领导的重视和肯定。这次稿子的成功,正是选题的角度符合市委、市政府要求,符合司法部领导的工作思路,符合当前濮阳发展大局。
(四)成功稿件的创作必须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经验来自于基层,来自于一线同志的工作。作为基层科,我们工作的重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我们经常下去调研、了解情况,全市85个司法所,哪个司法所长能干成事、哪个地方矛盾纠纷多,我们都十分了解。正因为如此,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才能及时调整思路,明确写作方向。
(五)撰写经验材料要注重提炼升华。基层司法所的同志都忙于具体事务,调解纠纷在行,写文章有一定差距,报送过来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流水帐,平铺直叙。这就需要我们在大量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仔细筛选,去粗存精,提炼观点,总结升华。比如:怎样体现和概括新形势下的司法行政工作任务,我总结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融入、积极作为,维护稳定、助推发展”。比如谈到信息员队伍建设,我总结为“延伸信息触角,畅通信息渠道,确保线索第一时间发现、信息第一时间反馈、调解第一时间组织”。我把企地双方联合调解总结为“矛盾联排、纠纷联调、结果联议”的三联工作法。这些总结提炼,把基层同志的工作升华到了一定高度,都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总结以上几点,这次发稿的成功,决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努力所能完成的。有局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有科室全体同志平时工作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兄弟科室的团结协作,才有了成功的结果。也借此机会,对局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兄弟科室的团结协作表示感谢!
我一直有这样一种认识:基层司法所的同志工作很辛苦,把他们的努力和奉献总结出来,宣传出去,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党委的要求和基层同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关注基层,深入基层,宣传基层,树立司法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为推动全市司法行政工作长足发展再立新功!
我的汇报完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