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关注弱势群体
着力打造法律援助温暖工程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我市关注弱势群体,着力打造“情系半边天,情系幼苗,情系拐杖,情系夕阳红,情系农民工”五项法律援助温暖工程,成效显著。一是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市市县(区)两级妇联、残联、工会、老龄委等社团组织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用于针对特殊弱势群体宣传法律援助,引导申请法律援助,进一步拓宽了法律援助平台。二是放宽法律援助准入门槛。打破城乡差异,统一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对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自身维权案件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直接予以援助;对涉及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工伤、人事损害赔偿纠纷的案件直接予以援助。目前,我市的法律援助人群覆盖面达到了50%,远超省司法厅提出的40%的最低要求。三是出台法律援助便民措施。筛选56名社会律师升级改造法律援助咨询热线坐席,将接听时间调整为“早8点至晚8点”,提高热线电话服务水平。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行上门服务。对一般弱势群体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做到当天受理、当天指派到承办律师。截至目前,全市法律援助义务接待咨询总为量10112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7.5%;受理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为1810件,完成全年案件数量目标任务64.82%,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6%。
(市法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