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围绕“五个突出”抓好“五大建设”
年初以来,市司法局坚持以“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五个突出”,强力抓好“五大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突出法律援助,助力民生工程建设。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法律援助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问题,加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五项温暖工程,建立“法律援助便民服务”长效机制。取消法律援助范围的限制,让更多困难家庭享受法律援助。筛选56名社会律师坐席“12348”法律援助咨询热线,并将时间调整为“早8点至晚8点”,确保畅通,确保高效。在市县(区)两级妇联、残联、工会、老龄委等社团组织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基层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86个;在村(居)建立法律援助联络员,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目前,法律援助义务接待咨询10102人次,较去年增长了45.2%,受理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为1874件,完成全年案件数量目标任务69.41%,同比增长了11.5%。
突出法律服务,助力重点项目建设。整合系统资源,积极组织由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等组成的法律服务队伍,组团走访、集中问诊、法律体检、结对服务,为企业提供“组团式”、“集成式”、“一站式”法律服务。目前,全市200余名律师先后与87个企业对接,开展法制教育讲座246场次,解答法律咨询34000余人次,审查法律文件1330份,出具风险告知书629份,参与调处各类纠纷439件,避免经济损失3.5亿余元。市中信公证处主动到河南中拓石油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濮阳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等企业上门服务,为企业办理公证事项500余件,受到企业负责人好评。
突出法制宣传,助力法治濮阳建设。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普法宣传还有死角”问题,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组织22个律师事务所、8个法律服务所、2个法律援助中心每周六上午到市区60个社区开展送法活动。扎实开展“法治濮阳•百场千村(社区)万户行动”,目前,普法宣讲47场,义务解答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扎实开展法治创建工作,已确定120个村(社区)创建省、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培养2300户家庭为“学法用法示范户”。
突出矛盾化解,助力平安濮阳建设。全力推进市监狱“四防一体化”建设,做到持续安全稳定。着眼转变工作职能、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方法、管理模式,推进市劳教所转型工作。健全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上半年,全市共培训调解员8496人次,共排查矛盾纠纷514次,调解案件2304件。扎实开展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严防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组织干警分赴范县濮城镇、王楼镇40个村开展“问民意、访民情、解民忧、接地气”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00余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根据干警建议,局机关更新、安装电子视频监控探头43个,实现机关办公区视频监控全覆盖。
突出作风纪律,助力干警队伍建设。修改完善《工作制度》、《违反工作纪律追究办法》、《局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10余项制度,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围绕“四风”问题,局领导在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对照党章、“三严三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20条意见、焦裕禄和“三李”等,认真查摆、剖析、整改。严格实施科室签到,增强科室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动态管理、请销假制度,随时掌握干警在岗在位和请假休假情况。加强警务督察,采取不定期抽查,对干警遵守工作纪律情况进行检查,增强干警的纪律意识。开展“双学双争五提升”、爱民实践服务十项承诺、“五个一”服务实践活动、“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争创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单位)”等,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