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2
11

创新推动文艺普法 打造法治文化品牌

发布日期:2024-01-11 作者:濮阳市司法局

创新推动文艺普法 打造法治文化品牌

——关于我市开展文艺普法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普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加大全面普法力度,培育树牢人民群众规则意识,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等等,为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注重将法治元素融入文化生活,积极探索文艺普法模式,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法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意识,极大增强了普法工作的时代性、艺术性和群众性。我市相继在今年4月的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和8月的省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建设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为全省全面全民普法工作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标杆。

一、主要做法

(一)高位谋划推进,把好文艺普法“方向盘”。一是组织领导重统筹。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明确要创新普法形式、探索文艺普法路径、提升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委市政府多次听取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汇报,并就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及时研究解决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顶层设计谋全局。将文艺普法列入“八五”普法规划,并将法治文化建设纳入法治濮阳(法治政府)建设、平安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考核的重要内容,以“任务书”和“施工图”的形式推动文艺普法落地落细、见行见效。三是完善机制强支撑。制定印发《濮阳市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对全市开展文艺普法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意见》针对文艺普法的方式方法以及文艺普法内容、保障措施等提出指导性意见,为深入开展文艺普法工作提供方向指引。

(二)精心组织实施,唱响文艺普法“主打歌”。一是组建多层次普法团队。市司法局牵头组建“龙之声”普法艺术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办理法人登记、协调演出场地等事宜,为文艺普法工作提供坚强保障。目前,普法艺术团吸纳国家一级演员9人、退休艺人和老干部430余人、文艺普法志愿者1100余人。建立老带新机制,普法团体演员将技艺悉心传授给文艺普法志愿者,不但耐心地指导演出技巧,还甘愿在演出时当配角,让普法志愿者在实践中提升表演能力,以期提高全市文艺普法整体水平。二是创作接地气文艺精品。各级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支持配合普法艺术团通过艺术的视角,对熟悉的生活进行再加工再提炼,创作出一大批贴近基层生活实际、贴近大众审美特点、融合法律知识的法治题材文艺节目。比如,为宣传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创作戏曲联唱《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又如,戏曲小品《铁面无私》反映了干部群众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的浩然正气;戏剧《高铁开进了俺的家》讲述濮阳百姓想高铁、盼高铁、依法支持高铁建设的生动场面。再如,结合民法典宣传,创作的《买卖婚姻法不容》《和谐姻缘》等“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专场戏曲节目,深受群众喜爱。市信访局组织创作的河南坠子《学习宣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系列节目、市黄河河务局组织创作的微电影《砂场有爱》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三是开展全覆盖巡演活动。各级各单位紧扣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及各类法治宣传时间节点,广泛组织开展“流动式”巡演、“菜单式”送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法治内涵,奏响法治与文化同行和谐曲。比如,清丰县司法局与县戏剧团签定戏曲普法协议,每逢“3·15”“4·15”“6·26”等重大普法时间节点,戏剧团都开展相应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近年来,全市相继将百余个普法文艺作品搬上舞台,法治文艺巡演已覆盖濮阳3000多个乡村(社区),演出3500余场次,真正让法治宣传覆盖到每一个角落、走进每一名受众者的心田。

(三)强化要素保障,筑牢文艺普法“压舱石”。一是高标准建设文化阵地。各级各单位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通过共投共建共享模式,将法治文化广泛融入机关文化、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专业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法治文化阵地3166个,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建成2300多个乡村文化广场,将文艺舞台打造成传播法治文化、开展文艺普法的有效阵地。二是多渠道储备普法人才。将文艺普法宣传队员作为培养全民普法人才的蓄水池,通过提供精准专业法律知识培训等方式,使文艺宣传员就地变身法律法规“讲解员”、法治活动“组织员”、法律援助“引导员”,着力建设一支扎根基层永不走的普法工作队。截至目前,全市各级艺术团中的1000余名文艺普法志愿者,共提供法律讲解和援助5万余人次,实现法治服务群众“零距离”。三是强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市司法局将有限的普法经费用在刀刃上,花在关键处,全力保障“龙之声”普法艺术团排练演出等资金需求。各县(区)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及时支付本地艺术团普法费用;市直相关单位采取支付定金、提前结算等形式,让文艺普法工作者放心创作普法精品,用心投入普法演出。

二、几点启示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在探索文艺普法新路的过程中,我们检验了队伍、锻炼了人才,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党的领导是根本,必须强化党建引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在开展文艺普法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同志全力保障、强力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党委(党组)负责人扛牢责任、具体推进,凝聚起党的全面领导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动各项工作的根本所在、命脉所依。任何时候、任何工作,都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二)精准施策是关键,必须注重有的放矢。普法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根据普法对象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情况,我市创作的文艺普法作品,内容涵盖宪法、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方面,形式分为戏曲、相声、小品、快板、三句半等,城市居民欢迎、农村群众喜爱、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群体都反响良好。实践证明,开展任何工作,都必须立足实际进行充分调查,针对性谋划、开创性实施,不搞大水漫灌而主打靶向发力,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队伍建设是保障,必须狠抓人才培养。普法队伍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人才保障。我市文艺普法工作,不仅成立了由国家一级演员担纲的专业团队,还重视文艺普法年轻人才的梯队培养,关键是创新模式将文艺普法志愿者就地培养变身为能够提供法治专业服务的工作人员,实现法治服务群众“零距离”。实践证明,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我们只有把人才培养做为开展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去抓,并尽力去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才能真正让人才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和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