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2
11

清丰县全面打造法治建设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1-02-03 作者:濮阳市司法局

 

近年来,清丰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突出问题导向,敢于创新突破,全面打造法治建设新模式,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多项工作受到省、市表彰和肯定,走在了全省前列。清丰县主要做法是“抓好三个关键、强化四个支撑、解决五个问题”。

一、抓住三个关键提站位

清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高位推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及时研究、精准施策、大力推进。一是列为第二议题。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带头把学习法律知识列为第二议题,全县党委(党组)中心组纷纷效仿,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二是纳入重要考核。2018年开始,将法治建设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干部考核、文明单位考核。三是列入巡察要点。2020年县委第十一轮巡察开始,把法治建设列入巡察要点,并且在每个巡查组明确专人负责。这些措施促使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的站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强化四个支撑基础

一是法律服务的人力支撑。组建公共法律服务协会,承接政府购买法律顾问服务,为县政府派遣法律顾问6名,为商会派遣法律顾问2名,为社区矫正中心、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行政复议应诉股、行政执法督察室派遣法律顾问5名,为每个乡镇派遣法律顾问6名和招聘公共法务专职1名。依托法律顾问和公共法务专职,在全县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规范性文件法律文书合法性审查全覆盖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企业法治体检全覆盖。针对审查出的法律问题,及时给出修正或整改意见,全领域、无死角的审查,让不合法问题无处遁形。二是依法执法的能力支撑。依托占地230亩的红色驿站,建成全省首家依法行政培训基地。每年对全县14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实行40学时制封闭式培训。培训之后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进行补考,补考仍然不合格的取消执法资格,确保每一位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达到基本要求。三是法治建设的财力支撑。2020年开始,每年购买法律服务的预算由71万元增加到125万元,购买调解服务的预算由133万元增加到156万元,购买依法行政培训服务的预算由6万元增加到30万元,法治建设专项经费预算由5万元增加到20万元。投入1400万元用于法治文化综合体建设,投入2600万元用于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在财政预算普遍压缩的情况下,对法治建设的投入实现逆势增长。四是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撑。与中科软合作开发专门软件,建立社会治理信息平台,植入智慧调解、智慧法律服务等模块,进行智能化分办、督办和考核,实行“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形成高效解决问题的强大合力。2020年以来,通过网格信息平台共收集交办问题21万个。

三、解决五个问题求实效

一是监督有力的问题。在县司法局成立了行政执法督察室,组织专门力量,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专业化监督和督察。面向社会聘请520名行政执法监督员,负责监督所在工作区域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与公共法律服务协会合作,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第三方评查,并逐一反馈,限期整改。开通行政执法网络监督平台,及时从网上搜集行政执法负面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和查究。二是柔性执法的问题。先后出台《服务企业十不要》《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30条意见》等。大力推行“721”工作法,要求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方法,变被动处罚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实行“轻微违法首犯不罚制”,梳理企业违法风险点,分类给出违法风险防控建议,尽最大努力避免违法、减少处罚。三是服务精准的问题。扎实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每个乡(镇)每年举办20期法治讲座。利用在村居法律顾问和普法员、法律明白人之间建立的师生关系,构建起“法律顾问——普法员——法律明白人——群众”塔式法律咨询体系。通过塔式体系梯次咨询,避免低效和重复。基层司法所针对法律咨询过程中发现的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适时组织精准普法。这一“精准普法与法律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了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和普法的精准性,促进了乡村法律土专家的成长。四是氛围浓厚的问题。占地110亩,集民法典公园、宪法广场、法治人物广场、法律宣讲广场为一体的全省首家法治文化综合体建成投用,固城、高堡、马庄桥等一批高标准的乡村法治文化阵地相继建成。“法律六进”扎实推进,戏曲普法、报刊普法、网站普法、微信普法、抖音普法等新旧普法手段齐上阵,宪法宣誓、法律宣讲、法律赶大集等各种普法活动丰富多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五是化解靠法的问题。从浙江省枫桥镇引进特殊人才蔡娟,成立了娟子工作室,深度学习枫桥矛盾化解实战经验。建立了“访诉调”“律心调”“县乡村”三个联动机制,强调了律师和法官的参与,体现了化解矛盾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了调处成功率。2020年,全县成功调处的案件达到6672件,而往年仅有2000件左右。同时,全县赴京到省越级访批次连年大幅下降,85%的行政村成为“无访村”。